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镜头常识 技术资料

海防监控新突破:国产化镜头+整机集成,功能亮

在海洋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,我国海防监控技术迎来重大突破。国产化镜头与整机集成技术的深度融合,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更在远距离监控、多光谱成像、智能分析等核心领域实现功能全面释放,为筑牢海上安全防线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
 
一、国产化镜头:技术自主化,性能全面升级
 
超远距离监控能力
 
新一代国产化镜头采用超长焦距设计(如10-525mm、12.5-775mm等),配合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(400万至800万像素级),可实现3公里外船只轮廓、船号清晰识别,甚至在20公里距离下捕捉船舶热辐射信号。例如,山田光学YM12.5-775mm镜头在日间可识别200米外人员面部特征,夜间通过红外热成像锁定3公里内可疑热源,彻底解决了传统镜头“看得远但看不清”的痛点。
 
全环境适应性
 
针对海防场景的高温、高湿、盐雾等恶劣条件,国产化镜头通过军工级抗冲击结构与全密封设计,确保在-40℃至70℃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。同时,内置温度补偿系统可自动校准温差导致的焦距偏移,RS485接口支持远程控制,配合DC自动光圈技术,实现全环境动态画质优化。
 
透雾与防抖技术
 
沿海地区雾霭、阴雨天气频发,国产化镜头采用光谱滤波与图像增强算法,可穿透2公里雾区;内置防抖系统抵消13级风浪振动,确保画面稳定无拖影。例如,在浙江舟山项目中,搭载透雾长焦镜头的无人机单架次巡航覆盖海域超200平方公里,AI视觉模型识别非法捕捞网具、油污漂浮物的准确率达95%。
国产化镜头
二、整机集成:多技术融合,构建智能化监控体系
 
一体化机芯设计
 
将光学镜头、高性能图像传感器、数字信号处理器、激光照明模块等高度集成,形成紧凑型监控设备。这种设计不仅缩小了设备体积(重量降低至980g),还提升了稳定性与可靠性。例如,海防领域新一代激光夜视一体化监控机芯通过高集成度设计,降低了安装空间需求,保障了海岛监控点的长期稳定运行。
多光谱融合成像
 
整机集成可见光、红外热成像、激光测距等多光谱传感器,实现全天候、穿透性监测:
 
红外热成像:在0.0001Lux照度下输出全彩画面,可识别2公里外船只热信号,穿透雨雾探测5-6公里内目标;
 
激光透雾技术:发射特定波长激光束,结合图像算法增强对比度,突破“海上雾霾”难题;
 
高清变焦镜头:27倍光学变焦支持白天对3公里外船舶细节(如船名、舷号)的识别。
 
在南海某边海防项目中,多光谱融合成像技术使非法捕捞识别效率提升60%,突发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。
 
AI智能分析与预警
 
整机内置深度学习算法,可自动识别船只类型(渔船、货轮等)、异常行为(非法越界、碰撞风险)及环境风险(油污扩散),准确率超98%。例如,华瑞通“南澳护海”系统通过热成像识别夜间作业渔船,结合地理围栏技术自动标记禁渔区入侵行为,实现3公里内目标自动抓拍与轨迹记录。
 
三、功能亮点全释放:从“看得见”到“管得准”
 
远距离精准打击走私与偷渡
 
国产化镜头与整机集成技术使海防监控实现“雷达发现-光电确认-激光测距-报警拦截”的闭环。在南海某项目中,AI识别技术将走私船只查获率提升45%,通过热成像识别夜间作业渔船,有效遏制了非法越境行为。
 
港口与航道安全保障
 
在港口航道、码头作业区等区域,高清成像和智能分析功能可实时监测船只靠泊、离泊、装卸作业等环节,及时发现安全隐患(如船只碰撞风险、货物掉落)。例如,某港口部署系统后,误报率降低70%以上,管理效率显著提升。
高清电动变倍镜头
海上救援与生态保护
 
台风或事故中,转台提供实时全景画面,辅助定位遇险船只;热成像可识别溢油污染范围,联动执法部门快速处置。在浙江温州,5G-A通感基站联动长焦镜头与无人机,构建“雷达发现—镜头追踪—AI识别”闭环,跨区域追踪非法采砂船的效率提升40%。
 
四、未来展望: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
 
随着5G、边缘计算、量子计算等技术的融合,海防监控将向无人化值守与多平台协同升级:
 
无人艇搭载光电转台:实现远海巡逻,拓展监控范围;
 
北斗+AI融合:提升目标跟踪稳定性,构建“空-天-地-海”四维立体防控网络;
 
全球化市场突破:凭借性价比优势,国产镜头有望在东南亚、中东等市场打破日韩企业垄断,重塑行业格局。
 
结语
 
国产化镜头与整机集成技术的突破,标志着我国海防监控从“技术跟随”迈向“自主创新”。当3公里精准监控、多光谱穿透成像与智能预警深度融合,“数字护盾”已为蓝色国土构筑起一道高效可靠的安全屏障。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链自主化的加速,这枚“中国之眼”将以更清晰的视野,见证智造强国的崛起之路。

标签:
X山田光学-电动变倍镜头|可见光机芯|红外镜头|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厂家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510191430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